首頁
最新資訊
文明探源
活力中原
“豫”見2023
走進河南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春夏秋冬,“豫”你同行!
讓世界讀懂“何以中國” 河南為什么中?
3月20日晚,安陽市殷都區洹河岸邊燈光璀璨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豫博里的中國丨絲路明珠耀中原
“漢語橋——行走的中國文化課堂”美國猶他州高中生春令營開營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跨山越海 這些文物來“做客”
黃河淤積文化層的保護研究入選國家文物局項目
近3000件套文物首次亮相 穿越三千年 遇見大邑商
“冰雪奇遇”帶火全域旅游
“油城廢墟”變成網紅地
洛陽:非遺年輕態 國潮花樣新
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一個可以讓現代人“穿越”回商代晚期的“時光隧道”。一封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展出的20多年前的信這兩天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一封普通的書信帶領觀眾回味一位考古學家與一位中學生的殷墟故事,為商文明探索之路增添了暖暖的色彩。
2000多年前,張騫持漢節出使西域,打開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密切了沿線各個國家的貿易往來。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外經濟、文化交往不斷加強,中原地區作為連接東西方的重要區域,不同文明在此碰撞、交流。歷經千年繁華與沉寂,絲綢之路上遺珍無數,河南博物院館藏的黃釉扁壺便是其中一顆璀璨明珠。
3月20日,記者從龍門石窟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考古人員在伊河龍門段發現一件菩薩造像殘塊,初步推測為一件唐代圓雕菩薩半身像。該殘存造像呈圓柱狀,中間有斷痕,分為兩段。整體為造像的胸部以下,斷裂處在胸、腹間。如何判斷出這是一件菩薩像?龍門石窟研究院歷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偉介紹,造像身著裙裝,身體兩側有帔巾下垂,足部立于仰蓮座上,結合龍門石窟中的造像特點,初步判斷這是一件唐代菩薩像。
央媒看河南丨3000多年前的商代文物“頂流”,哪個讓你愛不釋手?
了不起的甲骨文 | 甲骨有靈 見龍在田
濮陽市考古有重大發現 發現戰國至漢代時期的干城古城址
河南的匜(yí)~~~這是一個什么器具
“源”來如此丨2200年前,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在這里誕生
春風和煦,花紅柳綠,眼下正是踏青出游好時節。3月21日,鄭州氣溫升高,春意撲面而來,吸引著不少游客趕赴春日之約。位于鄭州濱河國際新城的蝶湖湖水碧波蕩漾,湖畔游人絡繹不絕,各大草坪上支起的一個個帳篷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外出旅游、賞花踏青、露營...
“二月天楊柳醉春煙,三月三來山青草漫漫?!睆臅秤位ê5奖M情采摘,從踏春賞游到漫步三國故址,近日,2024許昌春季文旅消費季活動盛大開啟,絕美如畫的春景,古香古色的不夜城,讓你在許都輕松玩轉整個春天。
加速公廁服務提質,增加停車位供給,提升城市亮化質量……日前,洛陽市召開“扮靚古都 喜迎賓客 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周”專項行動動員會,部署環境衛生提升、文旅服務提升、交通出行優化等相關工作,以嶄新的城市面貌迎接牡丹文化節的到來。
最近一段時間,開封清明上河園的“丐哥”、萬歲山武俠城的“王婆”接連在抖音、微博、快手等平臺全網爆火。延續著春節文旅市場的熱辣滾燙,有著“一城宋韻·東京夢華”美譽的開封再度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打卡。他們用時下熱門的旅行方式,行走“宋潮”生...
3月20日,“放歌懷川、出彩焦作”2024焦作市惠民文化活動啟動。本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文化館主辦,從3月份開始,10月份結束。
春意盎然
小舟撐出柳陰來
山茱萸花開正盛
不負農時不負春
追青逐綠 生態河南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世界華人宗祖之根、中華文明之源,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山川秀美、物產豐饒,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 【詳細】
太行深處春芳菲
新鄉寶泉景區共準備45個品類、200多萬株郁金香,為游客精心打造春天的花海。
忙趁東風放紙鳶
3月16日,陽光明媚,鄭州市鄭州之林公園內,孩子們在放風箏,暢享春日美好時光。